截至17日5时,哈尔滨市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顺利结束,结果均为阴性。从15日新一轮全民核酸检测开始,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医学检验实验室就迎来了该轮检测的首批样品,18位工作人员全副武装,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检测人员在进行核酸提取工作
从上轮疫情期间的日检测能力5000管,到为应对本轮疫情迅速提升至日检测能力12000管,哈兽研是如何做到的?15日,记者来到哈兽研医学检验实验室,对此进行了采访。
火速调配设备人员
“我们全力以赴调配检测设备及人员,力争日检测能力达到12000管。”10月30日,周六,本轮疫情突发,上午,省里相关部门与哈兽研沟通,鉴于此轮疫情哈尔滨各检测机构实际承接检测的能力,希望哈兽研能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哈兽研党政班子高度重视并立即部署安排,作为医学检验的国家队毫不犹豫担起了重任。
作为黑龙江省首批第三方新冠核酸检测机构之一,上轮全民核酸检测时,哈兽研日检测能力已达5000管,最多日处理样品6700余管,而这一数字已经是今年年初的两倍多。
检测人员互相整理防护服
如何再次迅速提升到12000管?承诺这个数字,哈兽研的底气来自于专业实力、高端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的储备以及检测团队成员间的紧密配合。当天下午,所里调配的进口荧光PCR检测仪和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火速到位。
22时许,正是大家准备休息的时间,检测人员接到通知:今晚开始送样检测,请立即到岗。经历了数次新冠应急检测的“大考”,他们早已习惯了随时备战,不论何时何地,接到指令,立即归队,投入战斗。
23时,第一批核酸检测样品送到,消毒、扫码、脱包、编码、灭活、提取、扩增……在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为了城市的“健康绿”,他们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一线。
优化每一个检测环节
“每一份样品的检测结果都关乎着省市的决策部署,为保证检测工作保质保量高效完成,实验室科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检测人员两班倒,做到机休人不闲。”哈兽研医学检验实验室主任孙建宏告诉记者,“检测工作是团队作战,流程环环相扣,团队成员间的紧密配合至关重要。为此,大家与时间赛跑,力争使每个环节无缝衔接。”
检测人员在进行核酸扩增工作
“如何传递用时最短?如何最快添加提取液?样品编号标在哪个位置能使下一环节人员最快看到标签?……在数轮应急检测中,大家不断挖掘潜力,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优化流程,并且强化上下游沟通,每个环节既对上游负责也对下游负责,实现了最优的配合,在保证检测质量的前提下大幅提升了检测效率。”哈兽研医学检验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刘恒贵说。
由于人员有限,检测人员往往一人身兼数职,很多人都是“移动尖兵”。刘恒贵虽然负责整个实验室的管理,但不论灭活、提取还是扩增,哪个环节人手不足,他都能立刻顶上。
可疑样品是最消耗时间和精力的。孙建宏介绍,导致样品可疑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采样的问题,或是检测的问题,也可能是试剂、设备的问题。因此,每遇到一份可疑样品都需要复检,并且用多种试剂同时检测,以便尽快查出原因,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单位。从接到样品到检测结束上报数据,整个过程最快需要3个小时。而遇到可疑样品,则要再延长2到3个小时。
据统计,从今年年初至今,哈兽研检测实验室已完成18万余管、170万人次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哈尔滨打赢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贡献了力量。
惜秒如金 带病坚守
社区能否解封、隔离人员能否解除隔离,一份检测结果是最重要的依据。无论节假日,还是哈尔滨突降暴雪的极端天气,实验室的核酸检测没有一天间断,每天无论什么时间送样,都24小时即到即检。在这里,一秒都不会被耽搁。
由于连续长时间工作,检测人员孙岩的脸部被口罩勒伤
P3实验室进出淋浴更衣比较费时,检测人员为了节约时间,进入实验室前都不喝水,以避免上厕所,经常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滴水不进。在负压环境中,他们身穿厚重的防护服,衣服常常被汗水浸透,鼻梁也被口罩勒伤。为了保证进度,大家舍不得休息,每次都是处理完手里所有样品再出来吃饭,而那时饭菜早已冰凉,有的人为了抢时间,两餐合一了。
据了解,实验室的检测人员平均年龄在三十几岁,最小的28岁。检测人员闫丽辉胃不舒服,每顿饭只能喝一些小米粥,她从未请过一天假;检测人员师一鸣两次应急核酸检测都赶上阑尾炎复发,他没有叫过一次苦、喊过一次痛。综合管理人员史林林的战斗在实验室之外,她负责与所有送样单位对接,并将检测结果第一时间整理上传到相应平台,有时一天要处理600多份的样本表格,最紧急时每天只能睡两个小时。
这些战“疫”背后的核酸检测人员,在家里是父母、是孩子,但进了实验室就是战士,他们与病毒零距离交战,攻坚克难,全力以赴,舍小家为大家,只为保质保量高效完成核酸检测任务,不负肩上的使命与重托。
记者:彭溢 见习记者陈薇伊
上一篇: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家兽药产品注册批准 下一篇:哈兽研发现非洲猪瘟新的诱导细胞凋亡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