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0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重要人兽共患病与烈性外来病创新团队在新冠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入侵细胞机制及其抗病毒药物发现取得重要进展,发现土贝母苷这一植物提取物,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和泛丝状病毒复制,发挥抗病毒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新冠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均为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人兽共患病原,分属冠状病毒科和丝状病毒科成员。迄今已有抗冠状病毒和丝状病毒的药物推向应用,但主要作用于病毒感染的中后期阶段,而土贝母苷在病毒侵入细胞的膜融合阶段发挥阻断作用,在抗病毒早期发挥作用。研发靶向病毒复制周期不同阶段的抗病毒药物,可显著提高抗病毒效应,同时降低耐药突变导致药物脱靶的几率。
科研团队历经2年研究发现,冠状病毒和丝状病毒均可利用细胞晚期内体中的尼曼匹克C1前体蛋白(NPC1)作为膜融合受体完成细胞入侵,而葫芦科植物土贝母的提取物土贝母苷可特异性的结合到该分子上,阻碍新冠病毒、丝状病毒囊膜糖蛋白与NPC1的膜融合发生,有效抑制新冠病毒和泛丝状病毒复制,进而阻断病毒的细胞入侵,发挥抗病毒作用。研究表明土贝母苷具有靶向新冠病毒和泛丝状病毒复制早期阶段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潜力。
该研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4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