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访学小记

  【编者按】

  今年3月,柳金雄博士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开始为期一年的学习历程。临行前,党办的同志与柳博士小聚,向他提出了不情之请,希望他赴美一段时间后,以一个青年学者的视角就中美之间的异同点,特别是管理方面的差异写一篇感悟性的文章。所谓不情之请,确实是难为人。一来因为这个题目太大,不好把握分寸;二来短短的几个月,不可能对美国了解得那么透彻。最近,柳博士给党办发来了这篇《访学小记》。现刊载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

  

  访学小记

 

  今年3月份,有些匆忙地踏上来亚特兰大Emory大学访学旅程。举办过96年奥运会的亚特兰大是世界名著《飘》的作者米切尔和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故乡,美国南北战争战略要地和黑人民权运动中心。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可口可乐总部都坐落在这里,Emory大学因其最大股东是可口可乐公司被戏称为可口可乐大学。1845年建市的亚特兰大是美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美国东南部交通要冲和最大的城市。但这里却更像个“大农村”,除了城市中心有些高楼大厦,能在街道上见到一些人外,其他地方见到的只有林子里的房子和路上疾驰的车。但街道整洁、安静,到处是树林和草坪,各类公共设施完善,在此工作生活大多时候不需要去城中心。

 

  

 

  初到美国,一切从头开始,对于极能接受和适应“改变”的改革开放同龄人,最大的障碍还是语言。揣着二十多年英语学习经历,飞机离开北京那一刻还小庆幸签证、入关等办理各种手续一切顺利,但当美航空乘推着琳琅满目的小推车来给大家送吃的时候,几句礼貌的询问把一切打回原形,原来美国人讲英语那么快,远没英语老师说的那么规范易懂。顿时后悔当年对英语学习的那份“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不得不吐槽一下我受到的英语教育。

 

  -----住在小小“联合国”

 

  

  刚来时住在一个类似国际留学生公寓的旅馆--Villa International,主要针对来自世界各地在Emory大学或美国CDC短期学习或访学的外国人,自1972年以来已接待过147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公用厨房、餐厅、图书馆和活动室供来自不同种族、文化和语言的人一起做饭、活动和Party,给大家提供一个共同生活和交流的机会。虽然大家生活习惯差异很大,但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都能和睦相处。很多初来美国的人都愿意住在这个小小的“联合国”里,一是相对便宜和方便,另一个是多元文化共存融洽的氛围。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故事,和我同住一个房间的是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巴西人,原本是做IT的,没成家,觉得工作干得没意思辞掉国内工作来Emory大学念博士,学公共卫生。通过交流会发现,大家对中国最大的印象不外乎“飞速发展”、“中国制造”,GDP和人口大国。在Villa生活的一个月能深刻感受到美国文化中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每周固定时间会有志愿者开车来Villa带大家去超市买菜或生活必需品,周一晚上会有志愿者来教大家学英语,这些志愿者大多是老人。同时,在这里还有一个由本地退休老人组织的论坛,这些人大都受过良好教育且生活境况还不错。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参加,讨论的主题大都是对当下国际上发生的一些事情的看法,以及美国人该怎么做。通过这些,能体会到美国人独立、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贡献社会的生活理念,胸怀国家、放眼世界的思维方式。这也是整个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当你开始接触美国的时候,你会惊异于中美之间的差异;但当你更深入了解美国社会的时候,你会惊异于中美之间的相似

 

  经过几个月生活和学习,对美国社会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制度、思维方式、发展阶段。但更深入了解后会发现,美国和中国一样,老百姓们也都忙于生计,同样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实验室清洁工聊天说她的邻居逼着14岁的女儿要么出去工作赚钱,要么生小孩;同样,在一定程度上,熟人好办事;看似相对固化的社会也在不断的革新。

 

  

 

  当前中国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美国同样存在。比如教育公平,美国排名靠前的大学均为私立大学,私立大学学费对于大多数美国家庭来讲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为了进名校,需要从小培养各类文体素质和参加社会活动,都需要父母有足够的时间和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名校招生政策还会向有捐款的富人或校友的孩子倾斜。当然,也有奖学金提供给少数或弱势族裔中优秀的孩子,算是作为这种不公平的补充,但比例有限。同住Villa的一个刚果黑人小姑娘,性格开朗活泼,大约6年前以难民身份来美国,大学在佐治亚州立大学学的商科,最近获得哈佛大学医学院全额奖学金。又如看病难看病贵,一个国内来的访问学者,初来时花粉过敏严重,耳朵里有渗出液流出,打电话预约要半个月以后才能看上医生,最后还是从国内捎来药解决了。生活中,美国人也爱吐槽自己的社会和政府,一次在Villa门口同一个来参加论坛的老者闲聊,刚从Emory大学退休,对中国比较了解,聊了很多后说“现在的中国有个好主席,美国没有好总统”,接着是连连摇头,估计是对连地方首长都没当过的川普和老公当完老婆也想当的希拉里都不太满意。

 

  作为最大的移民国家,不同文化、种族和族群的人共存,美国也有很多他们难以解决的矛盾。但更早发展的社会、更为健全的各类制度和成熟的“社区文化”让这些矛盾变得不那么突出。总之,美国社会同样纷纷扰扰,让人看不分明。

 

  -----遵守规则是美国生活基本前提

 

  接触美国生活后会感受到整个社会中各类健全的制度和规则,以及大家对它的遵守。比如每个月1到3号必须交房租,否则要多交100到200刀的滞纳金。生活中天天能感受和参与的就是交通。路没中国的好,但美国人都开得非常快,包括在十字路口。高效交通得益于大家对交通规则的严格遵守。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同样堵车严重,但大家都会井井有条排队等候,遇到有需要变道或小路上主路需要并道的大家会礼貌让行。

 

  停车罚款感受最深。一次开车去城中心相当于社会保障局的机构办事,对面就有个停车场,两美元一小时,觉得还挺便宜,直接停了进去,四下无人,只有一个自动收款机。想着等办完事回来根据停车时间再付钱,羡慕着美国人的这份自觉和秩序就去办事了。一个小时后回来发现车轮上锁了,车窗上贴着一个单子。仔细看才发现因为没预先付款被锁了,罚款75美元,还留了个电话。打完电话,一个黑人兄弟开着辆老旧的跑车来了。小哥开口说了一句“Sorry”就掏出了POSS机。想着讲讲情,照顾下刚来美国的国际友人,把停车费补交上也就放我走了。结果从国家民族友好谈到生活的不易,黑人兄弟还不为所动,最后说如果那样的话他就会失去工作,交款开锁走人。

 

  

 

  有制定合理、细致的规章制度,更要有设计合理、操作性强的违规处罚措施,并坚持执行,时间长了,遵守规则就成为常态。道路交通如此,其他领域也大抵相同。当然,过去几十年,我们的发展一直在经历着“破”和“立”,在不断破和立的过程中寻找正确的方向。经历近几十年长足发展,我们已建立相对完善的现代社会制度,尤其是基本的公共准则。我们需要认识到守规矩其实是对每个人的保护而非束缚。

 

  ----职业精神是美国人的生存之道

 

  访学刚开始的时候,有各类繁杂的手续需要办理。买保险、办理银行卡、学校入职材料、身份卡和生物安全培训、社会保障号等。但两个小时的岗前培训会全部搞定。一个自信的操着难懂东欧口音的中年男人给我们做的培训,开头照例是欢迎大家来美国,顺便进行美国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大家在美国的身份需要注意的事情,当然,不忘吐槽一下一些繁琐的政策或手续,和大家拉近下关系。讲的听不大懂,但也没有必要完全听懂。重要的是开会时发的一大叠材料,将各种相关需要办理的手续流程和注意事项都逐一整理成一份份材料,如什么样的身份适合买什么样的医疗保险,都有哪些银行可以办理银行卡。办各种事情的具体地址和房间号及工作时间,需要到校外办理的事情会将如何坐车都清楚标记上,只需要按照材料上写的逐一去办就行。两周不到,所有手续基本办理完成,大都是按要求提前将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发邮件即可。你会很快收到邮件回复,告知什么时候会办好什么事情,到时基本都能办理好。这样的“隐形”职业人士还有很多。比如试剂耗材的购买或准备,只要按照固定格式给实验室的一个秘书发邮件,她就会给订好或准备好;每天晚上十一点左右会有专门人员来实验室打扫卫生;生物垃圾第二天早上会有专门人员清理。

 

  看似繁琐制度或规则,但只要专门的事情找专门的人做,都会得到解决,时间长了一切顺理成章。“Be Professional”,每个人把自己的领域和事情学好做好,成为不可或缺的那一个是美国人的生存之道。

 

  -----对所有职业人的尊重是美国生活的通行证

 

  美国人都很自信、热情,这种自信是从小被尊重、鼓励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经常参加学术报告,但真正有新意且研究做得好的也是少数,不论好坏,报告人都非常自信,从背景到方法再到结果都讲得挺好,听报告人中不乏大科学家和院士,但大家都会很耐心的听,并不时就一些有意思的思路或方法提一些问题,并抱以鼓励。生活和工作中个人之间相互尊重体现在方方面面,进门时帮人扶一下门;开车、走路相互礼让;偶有交通事故的时候双方下车不是先理论一番再找警察,而是先相互关心下再看如何处理。

 

  另一个小事是美国人的拒绝信写得比较有耐心,我们认为一句或简单几句话就可以了事的信,但美国人会写得很长。先会写欢迎来信之类感谢的话,才写对不起这个事情办不了,给你带来不便,再写理由,最后写上是否有别的解决途径或是否他们理解或处理不当之处,欢迎有问题再和他们联系。收到这样的信件,首先不会觉得那么冰凉,闹心归闹心,但情绪不会针对具体办事的人。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再完善的制度、再专业的人,都会有例外和疏漏,对他人都多一份宽容和尊重,时间长了,戾气也就慢慢消失,整个社会就会安静平和很多。

 

  -----从容、自信、专注的科研人

 

  刚来美国会觉得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慢,上班时间比较自由,九点上班,大家都九点多才陆陆续续来实验室,但晚上和周末加班的也大有人在。一段时间后会发现不是他们慢,而是我们太快,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大家都习惯了疲于奔波,生怕放缓脚步后就落后于别人,科学研究领域同样如此。经过几十年的持续投入和发展,我们科学研究体量和水平无疑已处在世界科研的前列。随着后发优势的逐渐失去,我们要学会美国人的这份从容、自信和专注,放宽眼界、静下心来干好自己的事情,大浪淘沙,唯有更多原始创新才能在各自领域获得更长久的发展。随着中国产业升级,国家不断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在可预见的未来若干年,仍然是国家科研投入的“粗放”增长期,我们所应继续把握好机会,创造一个更利于科研创新和人才成长的环境,完成更多的“原始积累”。

 

  -----后记

 

  作为一个年轻学者,有幸生活在当今中国这个大时代,置身如此持久和波澜壮阔的一场大变革当中,我们痛并快乐着。痛的是从50后到90后数量如此庞大的一群人正参与或引领着这场变革,竞争无处不在,每前进一步都充满艰辛。这场大变革中“变”被认为是绝对正确,我们不得不时刻否定、反思我们的观点和方向,改造我们的世界观,在激荡的发展洪流中磕磕碰碰找寻正确的方向。快乐的是我们充满希望,不论出身、学历,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励志、屌丝逆袭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自己或者我们身边发生着;我们敞开胸怀,迎接着新事物新思想……

 

  

 

  过去的几十年里,聪明、勤奋的中国人吃了比别人更多的苦,受了比别人更多的累,但也收获了富有和强大,我们无疑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当然,我们面前仍然困难重重,但只要我们虚心学习,保持住这份兼容并蓄、不断革新的态度,坚持踏小步、不停步,富强、民主、文明的梦想离我们并不遥远。(2016.9 Atlanta)

上一篇:“中哈农业科学联合实验室及教学示范基地”项目培训班在我所举办
下一篇:哈兽维科参加第十四届(2016)中国畜牧业博览会
扫一扫 关注我
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TOP